网站首页 关于华嘉 领导讲话 最新动态 图片新闻 政策法规 会议通知 行业标准 供求信息 图片库 金点子 联系我们
公司简介 | 企业文化 | 发展历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好,今天是  
无标题文档
热点新闻
· 山东省物资再生协会第....
· 关于我省非法报废汽车....
· 山东省物资再生协会第....
·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
·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
· 湖南省金属回收有限公....
· 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
· 关于调整山东省老旧汽....
· 山东省物资再生汽车拆....
· 会 议 纪 要....
· 废旧引擎回收再利用 ....
· 关于进一步加强报废汽....
· 关于发布《汽车报废标....
· 关于调整汽车报废标准....

湖南省金属回收有限公司再生资源市场建设的情况
2008-09-18 16:02:28 阅读730次 

      

湖南省金属回收有限公司再生资源市场建设的情况

 

一、  以长沙地区为例,分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方案:

长沙地区共700万人口,分长沙市区及四县,其中市区人口180万,流动人口30万,四县城镇人口120万人,根据湖南省金属回收有限责任公司的计划:

、 城市社区回收网络建设:

长沙市有598个社区,需设598个回收站,流动收购车控制在5000辆以内,分类垃圾桶15000只,预计总投资4200万元人民币。做到日收日清收废不见废,社区回收网点建设实行七统一,一规范,即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价格、统一衡器、统一车辆、统一管理、经营规范。

湖南省金属回收有限责任公司准备一期投入500万启动长沙市社区网络建设,然后五年内分批分次投入,全城区履盖,再向县城、乡镇连锁推进。

(湖南省金属回收有限责任公司准备在长沙市启动建设后,联合十四个地市公司和有实力的各种所有制回收企业以连锁经营模式,全省统一品牌、标识、管理,并向商务部申请再生资源回收体徽标湖南使用权。)

2  再生资源集散中心的建设:

长沙再生资源集散中心的建设有三项内容,一是市场,二是仓储物流中心,三是初加工厂。

市场建设目的:长沙市多年来已有规模回收经营户近1000户,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进入统一经营区经营,统一管理,规范经营,消灭二次污染。

长沙地区厂矿企业的生产性废旧物资由有资格的回收企业收购,进集散中心的初加工厂加工。集散中心将建立厂矿服务部,建立厂矿企业再生资源回收档案,与企业签定资源回收协议,定期或不定期回收资源,并可串换材料,促进生产。

湖南省金属回收有限责任公司于2004年底在长沙市西郊投资1.2亿元,购地122.02亩,建成8.6万平方米的湖南省废旧物资交易大市场,引进经营户近400户,仓储面积26.8亩,年经营规模近3亿元,初步形成再生资源集散地,目前公司正在征二期用地:191.7亩,用于仓储、物流中心和初加工中心、报废汽车拆解中心的建设,预计投资2.4亿元。

、 湖南省金属回收有限责任公司与长沙市望城县达成意向,由望城县政府规划2000亩用地建设长沙地区循环经济工业园,对再生资源进行精深加工,最后长沙地区将形成:一个2000亩的循环经济园区、一个310多亩的集散中心、4个分拣中心(4个县),以及完整的城市社区回收网络,打造健全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二、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将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发展:

因为湖南省金属回收有限责任公司已建成湖南省废旧物资交易大市场,形成了资源集散,并且即将启动城市回收网络建设,已给长沙地区本行业带来新的变化,引起行业重组,推动行业发展上新的台阶,具体讲:

一是经营户由游商、行商变坐商,行业经营进一步规范。进入我公司市场的经营户,因有管理者介入,更有市场集体效应,经营户自觉维护市场声誉和经营诚信,基本都能守法经营。

二是因我公司的市场购地是商业出让地、非租地,经营户绝大部分都是购买的经营房产,安身、安心、敢于投入,添置机械设备、改进加工技术的大有人在,提高了行业的加工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是因项目(集散市场)投资大,吸引了其他行业和资金的关注,有实力的企业和民营企业开始投资本行业,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如湖南星沙物流集团有限公司、长沙鹏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外来资本开始进入,特别是现代物流企业的进入将带来行业观念上的革命。

四是精、深加工企业开始进入,如国际金龙铜业(投资12亿元),胜通科技(投资8亿元,铝业)已经进入并投资建设,将于本年10月正式生产。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企业的进入将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

五是根据我公司测算长沙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成后,每年可增加再生资源回收量:废纸4万吨、废橡胶5000吨、废塑料2万吨、废钢铁15000吨,废有色金属5000吨等,无论是资源节约还是经济效益都是相当可观的。如果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那么全国将新增加回收更多数量的再生资源,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由此看出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紧迫性,抓好再生资源体系建设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

三、 园区经济、循环经济工业园与区域再生资源集散中心

 (一)、园区经济:

、 经济园区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内群集大量企业,以产业群集聚或产业链耦合为基础,吸纳生产要素集中投入,从而形成区内经济增长乘数效应的经济组织。

园区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行政和市场的多种手段,集聚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使之成为功能布局优化,结构层次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的企业集聚发展(园)区的经济发展模式[5]

2  园区经济对区域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资源集聚效应、区域集聚效应,资源共享效应、基地辐射效应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效应等方面,是区域经济价值链中具有较强的集聚、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的重要经济形式。

、 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园区经济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竞争力和在区域经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越来越引起政府和人们的关注。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教授讲过:一个国家的竞争力集中表现在这个国家以集聚形态出现的产业上,成功的产业集聚区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才能形成坚实稳固的竞争优势

据统计,世界经济中15%以上的产值和40%左右的税收来源于各种经济园区,80%左右的高新技术产值来源于高科技园区。

、 基于产业集聚的园区经济不仅在地理上具有组织、制度、技术和企业的相对集中,而且由于园区经济内部产业集聚所带来的协同效应、溢出效应和自增强效应,使得园区经济在生产效率、交易效率、产业组织优化带来的市场绩效和产品差异化等方面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 园区经济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经济内涵:一个是内部经济,即园区各要素投入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另一个是外部经济,即园区要素或产业的空间集聚而带来的额外经济价值。

园区经济含有六个基本要件:一是特定的地域空间;二是特殊的经济功能;三是有一定的创新源;四是拥有中试、孵化和展示、示范基地;五是能够获得产业组织和区位等外部经济;六是受政府市场双重支配。

园区经济的六大效应:一是聚集效应;二是溢出效应;三是协同效应;四是极化与扩散效应;五是强乘数效应;六是市场关联效应。这些就是园区经济竞争优势之所在。

、 园区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企业集群的形成,企业集群的规模、效率、对资源的整合能力和新陈代谢能力决定着园区经济的规模、效率和可持续发展,企业集群的机理维系着园区经济的运行,企业集聚所带来的集聚经济、外部经济、范围经济构成了园区经济的重要内容。反过来,园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又反哺园区内企业群,为企业群的壮大不断输入制度,基础设施、服务等公共产品,并通过强化园区产业发展导向、制度、规范集群政策培育和促进商业集群。

(二)、 循环经济工业园:

、 循环经济是仿照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发展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实践中要求用生态学的规律指导社会经济活动,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过程,使社会生产——消费的经济活动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废物进入自然生态系统,因此要控制经济活动,使其对自然生态的影响降到可以消纳的最低程度。

、 园区内工业属生态工业,而生态工业的结构是以主产品及其逐步深加工产品为主链的,并链接适应生态工业要求的相关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网络体系,是原料资源高效综合节约利用、能源梯级利用、水源循环利用的绿色清洁生产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存在互相依存、和谐发展的关系,并且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6]

、 我国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7]区的基本情况、类型、特点、地位和作用,以及功能、构架和规划设计、运作模式,既符合园区经济的特征,更有循环经济的特点,即: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是在一定范围内,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宽松的政策环境,构建高密度聚集人才、技术、资金平台,形成有循环经济(生态)产业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的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集新体制、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为一体的创业中心和经济单元,具有区域性,前沿性、规模性、高效性等特点。目前,我国在贵港、汨罗、南海、包头、石河子、鲁北等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三)、 再生资源产业园区:

再生资源产业(也称静脉产业)园区[8]是国家倡导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经济园区,通过园区内外的中间产品和废旧物资的相互交换从而实现物质的循环,通过能量资源和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使用和基础设施共享的方式构建园区工业生态链,以此形成固废资源化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特殊产业集群,从而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物得到有效利用,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尖锐冲突,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手段。

(四)、 区域再生资源集散中心:

1  区域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应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经济发展战略需要,纵观全国或全地区再生资源产业分布情况、资源集聚程度、区域内号召力、影响力、物流走向,科学规划出符合产业发展方向,能推动产业加快发展,适应国家经济整体发展的全国再生资源产业中的区域集散中心和物流中心。

、 区域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包括区域内城市回收网络、区域内城市中心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多个)、国家批准的国家级的再生资源工业园区组成。

3  根据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分布、区域物流成本以及区域发展基础与承载力评估,我认为以下地方有区域再生资源集散中心的潜力:天津的静海、浙江宁波、广东南海、湖南汨罗、辽宁沈阳、四川成都等。

(五)、 建设湖南汨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和加工示范基地:

、 汨罗的基本情况

1)、汨罗市地处湖南省东北部,位于武汉、长沙与重庆交界的三角地带中心,京广铁路、107国道、S308省道、京珠高速公路、正在建设的武广高速铁路、连通长江水路的湘江都贯通汨罗全境。

2)、目前汨罗市从事再生资源生产、经营人员有3万人,从事交易的经营户有3500家左右,上规模的综合利用加工企业50家,生产人员近1.08万人。

3)、据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和中国再生资源协会统计,2005年汨罗市再生资源交易量达83万吨,交易额68亿元,工业加工产值32亿元;2006年汨罗市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交易量达100万吨,交易额近90亿元,初步形成了钢材、铝制品、不锈钢和废塑料回收加工四大板块,年加工废铜6万吨、废铝8万吨、废不锈钢3万吨、废塑料15万吨的能力。

4)、汨罗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

根据汨罗市规划2006—2010年,在城区设立24个社区回收站,建筑面积2880m2,投资240万元。在全市27个乡镇场设立48个中转站,建筑面积14400平方米,投资1200万元,在乡镇村组设立450个回收点,回收站实行废弃物分类收集,避免二次污染。目前汨罗在城区已建8个社区回收站。

5)、汨罗市再生资源集散市场现状

汨罗现有废旧物资经营户3500户,目前再生资源一期市场是2001年投资建设,现有门面220个,建筑面积4874m2,产业集群度仅为6.3%,尚有数十家经营户仍是分散经营,造成:一是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技术提高慢,质量难以保证;二是占用大量可耕地,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三是经营户分散城乡,治理环境污染的难度大,遗祸无穷;四是行业管理难度大,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恶性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滋生。

6)、工业园区的情况

目前汨罗工业园区虽引进近50家生产企业,生产规模达到40多个亿,但是存在:技术含量不高、高技术人才短缺、资金短缺、整体生产规模不大等问题。

、 汨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和加工示范基地项目下一步思路

通过2006一年对汨罗市的调查研究,2007年近7个月与汨罗市委市政府的协商,2007721湖南省金属回收有限责任公司与汨罗市人民政府签定了协议,投资10亿元人民币建设汨罗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和加工示范基地项目,将汨罗全力打造成区域再生资源集散中心。

1)、利用汨罗现有辐射全国的废旧物资回收大网络,加强管理,疏通信息,简化环节,集聚资源。

2)、以湖南省会长沙为基点,加快长沙城市回收网络体系和中心集散地建设,逐步建立全省十四个地市城市回收网络和分中心集散地,引导全省再生资源合理流向汨罗这一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的示范基地。

3)、在以湖南为主体的基础上,利用地域、网络、收购人员队伍、汨罗集聚效应等优势,以湖北、江西、重庆为重点强化资源回收渠道,形成中部最大的再生资源集散中心。

4)、加快汨罗基地的建设,以六个中心为一个中心服务,打造中部最强的再生资源分类处理大平台,推动汨罗再生资源产业上一个新的台阶——建设湖南汨罗循环经济工业园(即:湖南汨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和加工示范基地)规划用地6000亩,一期工程2000亩。

汨罗再生资源集散中心的建设,必须围绕园区建设实施产业闭路循环,构建纵向闭合,横向耦合的产业共生体,在高起点、高规格、强管理、环保型、现代化、信息化、充分利用新技术上下功夫,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配套建设:六个中心为一个中心服务,六个中心分别为:一是再生资源回收、初加工、经营中心;二是再生资源物流中心;三是再生资源信息中心;四是再生资源会展中心,五是再生资源工业园区环保中心;六是再生资源标准化和精深加工技术研发服务中心,以上六个中心都为汨罗再生资源工业园中的工业加工中心——即精深加工企业服务。

六个中心的具体思路:

一、再生资源回收、初加工、经营中心:占地面积1000亩,我司将在汨罗市政府划行规市的基础上,将汨罗当地3500户规模回收、经营企业和经营户,有计划地引入市场内统一经营、统一排污、规范管理。并重点引进:一是广东清远、佛山、南海经营企业和民营企业;二是浙江宁波、台州、永康广大的经营企业和经营户;三是天津静海、山东临沂、河南长葛、安徽界首田营等地回收经营企业和经营户。增强经营中心的经营能力、辐射能力,引导、规范、培养、发展当地回收经营市场,提高经营运作水平,力争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成立湖南分会入驻市场,由国家行业协会在政策上把关、管理上指导、招商上联合、技术标准上统一(产品标准化),并推动全国回收行业十大市场联网,每年组织一次(春、秋)交易会。

二、再生资源物流中心:占地面积200亩,为汨罗再生资源回收、初加工、经营中心的经营户提供仓储服务,为汨罗工业园内加工企业(重点)以及园区外企业提供现代物流服务,如配送等。

三、再生资源信息中心:物流现代化的关键平台是建立信息中心实现信息化运营,设立网络信息平台。我们准备在汨罗建设再生资源信息中心,根据市场内的现实情况,以时点销售系统(POS系统)管理汨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并将14个地市的分中心再生资源集散市场,用远程信息管理系统(MIS系统)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以电子订货系统(EOS系统)实现电子商务、实现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经营,以达到应用EDIGPS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物流配送中心做大做强。以集散市场加工中心为基础,在园区内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动再生资源标准化经营,建设再生资源现货交易中心,逐步发展远程期货交易,最后建设成为中国再生资源交易所。

四、再生资源会展中心:在汨罗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和加工示范基地中建立会展中心。常年展示行业政策、发展动态、新技术应用、资源信息发布、配套机械设备展销、二手物资调剂等,并每年春秋举行一次全国交易会。

五、再生资源工业园区环保中心:汨罗市场内将建污水处理厂和固废处理站,园区内采用污、废水分流,所有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园区内又分生活垃圾处理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将引进加拿大ECO废物处理公司的废物处理氧化器,可有效防止二恶英的产生。

六、再生资源标准化和精深加工技术研发、服务中心:在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的领导下,联合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再生分会、引进中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和南开大学(环境科学院)、国家清洁生产中心等,设立技术研发、服务中心,既推动行业技术研发和汨罗服务中心的发展,又为汨罗工业园区引进精、深加工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把关。

5)、汨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和加工示范基地——汨罗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规划的原则:

一是自然生态原则:充分考虑汨罗的生态环境容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当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二是生态效率原则: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艺设计过程中,贯彻清洁生产思想,尽可能降低本单元的资源消耗和废物的产生,并通过各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尽量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

三是综合统筹原则:把握汨罗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的积极有利因素,协调企业、市场、政府等各方面力量,多方参与,增加园区的生命力、竞争力。

四是区域发展规划:尽可能将汨罗园区与湖南省以及我国中部各省的发展相结合,要将汨罗园区规划纳入国家对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并与中部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五是高科技、高效益原则:大力采用现代化生态、节能、节水、再循环和信息化的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

六是软硬件并重原则:硬件指工业园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如污水处理系统,固废处理厂等)等具体工程项目的建设规划;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控制,人员培训计划等,是汨罗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

七是集成和共守原则:物质集成、水系统集成、能源集成、技术集成、信息共享、设施共享等。

6)、湖南汨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和加工示范基地,将在5年内形成回收、加工废铜10—20万吨,废不锈钢10万吨,废铅10万吨,废铅3万吨,废钢铁20—40万吨,废塑料20万吨,废纸30万吨,年拆解报废汽车2000—5000台,年拆解加工废七类进口物资10万吨,配以闲置物资调剂、电子废弃物加工、经营,年经营规模在150亿元以上的大型再生资源集散、加工示范中心,最终要形成回收加工能力在300万吨以上,产值200亿元以上的现代化、环保型、信息化、国家级的再生资源集散中心,达到国家示范工程目标,推动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

(六)、 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建议

再生资源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也不同于一般的生产加工行业和一般的商业、流通行业[9]。在变废为宝,并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了垃圾的排放,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加工技术进步,创造了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显示出加快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关于我们在线留言联系我们企业文化发展历程TOP

Copyright 2007-2008 Sdcrr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华嘉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       鲁ICP备08013345号-1
联系电话: 086-531-82602858 82602868 87502586 传真: 086-531-82661216 电子邮箱: sdtlgs@163.com
地址:济南市千佛山西路1号 邮编:250010